为什么你的渠道总在“打架”?在医疗器械行业,渠道管理就像一场精密的“手术”——资源分配不合理,团队可能互相抢客户;责任边界不清晰,区域之间容易推诿扯皮;客户需求不匹配,服务效率大打折扣。这时候,“渠道项目划分”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医疗器械企业如何科学划分渠道项目,既能提升效率,又能避免“内耗”。
一、渠道划分的核心意义:让资源“聪明”流动
渠道项目的划分绝不是简单的“分地盘”,而是通过一套科学规则,让资源、人力、服务精准匹配需求。它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资源不浪费:避免同一区域多个团队重复跟进客户,减少无意义的成本投入。
管理更省心:比如把长三角地区的三甲医院交给固定团队,责任明确,考核也更有依据。
客户更满意:公立医院需要严格走招标流程,而民营机构可能更看重快速响应,划分渠道后能针对性服务。
举个例子:某医疗器械公司曾因渠道划分混乱,导致两家经销商同时向同一家医院推销CT设备,结果医院抱怨“同一家公司报价差30万”,最终丢了订单。这就是典型划分失败的教训。
二、医疗器械渠道划分的四大“黄金法则”
医疗器械行业有特殊性——产品专业性强、客户决策周期长、合规要求高。因此,渠道划分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原则1:按区域“切蛋糕”
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一线城市三甲医院集中,偏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分散。按省、市或经济圈划分渠道,能适配这种差异。
怎么做:高值耗材重点覆盖大城市核心医院,血糖仪、血压计等普适性产品下沉到县域市场。
反面案例:某企业让全国代理商“自由竞争”,结果北上广深渠道扎堆,西部县级医院无人覆盖。
原则2:按产品线分团队
影像设备(如CT、核磁共振)和IVD检测试剂看似同属医疗器械,但销售逻辑完全不同。前者需要懂技术的专业团队,后者更适合快消式渠道铺货。
实战技巧:把超声设备交给有医院关系的代理商,试剂耗材交给擅长物流配送的经销商。
原则3:看客户类型定策略
公立医院、民营诊所、连锁体检机构的需求天差地别:
公立医院重视合规流程,需要提供招标支持、学术培训;
民营机构更关注账期灵活性和售后服务速度;
经销商则希望拿到独家代理权。
不区分客户类型“一锅端”,结果往往是两头不讨好。
原则4:按项目规模分级管理
100万的超声设备采购和10万的病房监护仪订单,投入的精力肯定不同。
推荐做法:千万级项目由总部直管+区域配合,中小型项目放权给地方团队,但要用系统监控进度,防止失控。
三、工具的力量:规则再好,也得能落地
很多企业不是不懂划分原则,而是执行时出了问题:
销售私下抢单,系统里查不到历史记录;
渠道冲突全靠人工协调,效率低下;
数据分散在Excel里,分析报告永远滞后……
这时候,一套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就能成为游戏规则守护者。
△八骏项目报备系统产品截图:项目总表(台账) 示例
例如业内知名的八骏项目报备管理系统,专门针对医疗器械行业设计了三大核心功能:
自动匹配渠道:输入医院所在区域、采购产品类型,系统自动分配对应团队,减少人为干预。
冲突预警机制:如果有销售重复报备同一项目,立刻触发预警并锁定优先权,避免“自己人打自己人”。
合规流程嵌入:自动校验经销商资质、跟踪招标进度,特别适合对合规性要求高的耗材和设备项目。
更实用的是,它能生成多维数据报表——比如华东区IVD试剂销售额环比下降15%,系统会提示“是否竞品在铺货补贴上更有优势”,帮企业快速调整策略。
△八骏项目报备系统产品截图:项目报备流程 示例1
结语:划分不是目的,增长才是
渠道项目划分的终极目标,是让企业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医疗器械行业正在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益运营”,谁能用好科学划分+智能工具的组合,谁就能在集采压价、竞争加剧的环境中抢占先机。
(悄悄说一句:八骏系统目前开放免费试用,不妨体验一下如何用30分钟完成过去3天的渠道分配工作——毕竟,工具选对了,管理效率能翻倍。)
您可能关注:[免责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416782630@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非原创标注的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八骏立场。
八骏项目报备系统是一款可以满足企业内外部共同使用的在线项目报备平台,采用系统智能判重+人工申诉的方式,覆盖PC端+APP,将多端数据打通并同步;可拓展至客户关系、项目管理等,实现连接内外各业务环节的人、财、物、事的管理,打造一站式业务管理平台,并且对接钉钉、企业微信等,支持定制开发,可私有化部署。咨询合作和了解系统可联系客户经理 1555819103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