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东西时,商家越来越“懂”你了?比如网购平台会推荐你喜欢的商品,咖啡店能记住你的口味,甚至家电品牌会邀请用户一起设计新产品。这背后都藏着一个商业热词——“以客户为中心”。但这个词听起来高大上,做起来却容易变成空话。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企业又该怎么落地实践。
一、别把客户当“韭菜”
所谓“以客户为中心”,不是见面喊“亲”,也不是把客户当提款机,而是把客户需求当作企业行动的指南针。想象一下:一家餐厅如果只顾着让客人多点菜,却不在乎饭菜难吃、服务差,这就是典型的“伪以客户为中心”。真正的核心逻辑是:先帮客户解决问题,企业自然能赚到钱。
这里有三个关键原则:
1. 不赚快钱:遇到客户投诉,优先考虑修复信任而不是推卸责任;
2. 看长远:与其追求单次成交金额,不如培养客户未来10年持续复购;
3. 全员行动:从老板到保洁,每个人都可能影响客户体验。
二、避开三大“坑”
很多企业嘴上喊着重视客户,实际却踩了这些雷区:
- 画大饼不实干:把“客户至上”贴在墙上,但员工连客户联系方式都懒得存;
- 过度承诺:为了签单吹得天花乱坠,结果交付时根本做不到;
- 部门打架:销售承诺的功能技术部做不出来,客服又背黑锅。
比如某知名手机品牌曾推出“30天无理由退换”,结果退货时设置层层障碍,反而引发舆论危机。这说明:不以真实能力为基础的“讨好客户”,就像用糖纸包石头,早晚露馅。
△八骏CRM产品截图:服务工单流程
三、五个接地气的落地方案
1. 先给员工“洗脑”
海底捞服务员有权给客人免单,星巴克店员能记住熟客的喜好,这些都不是偶然。企业需要先让员工相信:服务好客户不是“多干活”,而是保住饭碗的关键。某家电企业甚至把客服电话刻在员工工牌背面,提醒大家:每个人都是客户代言人。
2. 像谈恋爱一样懂客户
有个真实案例:某母婴品牌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孕妇在怀孕第7个月最常搜索“婴儿床安装视频”,于是主动推送安装教程,连带推荐配套床品,转化率飙升3倍。现在借助智能工具(比如八骏CRM系统),企业可以整合线上线下数据,精准画出客户“需求地图”。
3. 让客户当产品经理
小米早期每周更新MIUI系统,根据用户反馈修改上百个细节;宜家甚至会把客户设计的家具量产上市。记住:不要关起门来猜测客户想要什么,直接把样品拿给他们用。
4. 消灭“踢皮球”体验
最让客户崩溃的,是打电话咨询时被转接5个部门。某银行推出“首接负责制”——谁接电话谁负责到底,哪怕需要跨部门协调。这背后需要打通数据壁垒,比如用CRM系统让销售、客服、技术共享同一份客户档案。
5. 把客户变成“自己人”
航空公司的常旅客计划、奶茶店的积分换周边,本质上都在培养客户归属感。某汽车品牌的车主俱乐部定期组织自驾游,结果老客户推荐购车占比超过40%。记住:客户粘性不是靠低价,而是情感联结。
四、看看高手怎么玩
- 亚马逊的“一键下单”按钮,把下单时间从3分钟缩到3秒钟;
- 海尔冰箱曾为农村用户改造防老鼠设计,拿下整个县级市场;
- 某化妆品品牌通过会员系统追踪用户护肤周期,在客户快用完时自动寄小样,复购率提升60%。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都把客户需求变成了创新机会,而不是成本负担。
五、你的企业该怎么做
如果看完觉得无从下手,不妨先做三件事:
1. 每周收集20条客户原声反馈(别过滤差评);
2. 让销售和客服换岗三天,听听彼此怎么吐槽客户;
3. 试试用数字化工具(例如八骏CRM)把散落的客户信息整合成完整画像。
记住,“以客户为中心”从来不是慈善行为。当你把客户的成功当作自己的KPI时,客户自然会用真金白银为你投票。就像种树一样,前期耐心浇水施肥,后期才能持续收获果实。现在,是时候重新思考:你的企业是把客户当“摇钱树”,还是“合伙人”?
[免责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416782630@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非原创标注的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八骏立场。
八骏CRM系统是一款可以满足医疗器械、企业服务、软高科、装备制造业、贸易行业等领域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业务流程管理平台,覆盖PC端+APP,将多端数据打通并同步,并且基于客户管理,实现售前、售中、售后全业务环节的人、财、物、事的管理,打造一站式业务管理平台,并且对接钉钉、企业微信等,支持定制开发,可私有化部署。咨询合作和了解系统可联系客户经理 15558191031(微信同号)。